MBA/MPA/MPAcc/MEM 考前辅导垂询热线:0411-39948306(市内)66773986(开发区)微信公共平台:dalian-mba 汇聚备考精英 放飞人生梦想!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加入收藏
首页][新闻中心][管理实战][MBA咨讯][备考信息][MBA人物][人在职场][BBS论坛][MBA联合会][咨询天地
  当前位置>> MBA咨讯 ·mba快车道 ·真相MBA ·MBA信息 ·心灵鸡汤 ·百味人生 ·大连理工MBA
MBA咨讯检索
标题:
内容:
类别:

  •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2023年招生简章  (2022.9.21)
  • 东北财经大学MBA(供应链管理与商业分析方向)2023年招生简章  (2022.9.21)
  • 大连海事大学2023 年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2.9.21)
  • 2023考研英语二复习攻略,让考研党少走弯路!  (2022.9.7)
  • 关于MBA常见问题汇总,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这里!  (2022.9.2)
  • 考研复习总是分心?不妨试试这些方法,让你受益匪浅!  (2022.7.29)
  • 【提面干货】MBA提前面试高频问题有哪些?  (2022.7.1)

  • 张新民:模仿不是国际化

    张新民是一个在思想上奔跑的人,寻求突破是他每天要思考的事情,更确切的说,在他所在的领域,几乎每个时期他都要做不同于大众的标注符,因此在MBA教育和EMBA教育上,他每一个观点的亮相都几乎能在商业教育界掀起轩然大波。

        比如,在众人抱怨国内办学条件的种种局限性的时候,他毅然提出“中国工商管理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信心”,不在其他; 当一些商学院为国内大学储备的师资盲目乐观的时候,他却提出,“国内国有大学商学院储备的优秀师资中,能够高质量地完成EMBA教育的优秀师资不超过50人”,认为“中国MBA教育师资问题远未解决”;当洋教授普遍成为商学院的座上宾,相互炫耀的资本时,他却似乎不合时宜的喊出“洋教师授课普遍低于期望的水平、成本明显过高”、“洋教师授课并不等于国际化,本土教师授课并不等于非国际化”;而在EMBA 收费蒸蒸日上,为人们所质疑的时候,他却又声明:“EMBA价位过低,失去的不仅仅是质量,更会失去教育的应有尊严”……就这样,几乎在不同的时期,他都有自己不泯于众人的声音。

        当然,除了语出惊人,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与其他商学院院长不同的是,在其他人利用一切公共机会,为自己掌舵的商学院做代言的时候,他在公共场合,更愿意针对商业教育的宏观环境存在的问题,侃侃而谈。 

    访谈:

        您既是一个商学院的院长,也是一个活跃在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那么通过这些年的观察,发现目前在EMBA教育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第一个是学生把学校的EMBA学位证书看待在一个什么位置,EMBA学习的一个很主要目的是获得学位证书,这是非常正常的,关键是学校怎样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满足他们的需求。

        第二个是学生普遍对教师的期望高于学校所能提供的师资质量。也就是我们需要提高师资水平以达到高质量的EMBA教育。

        第三个问题则是有的学生期望通过EMBA教育得到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恰恰 EMBA是不应该提供这些的。

        您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

        有两大方面:一个是应该提升学校的师资质量;一个是提升学员作为学生的素质。我2004年曾说过“高质量的EMBA 教师中国大陆不超过50人”,现在我仍坚持这个观点。另外我也坚持认为“优秀的MBA师资不能自动的转变为优秀EMBA师资”,因为在中国EMBA教育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就需要精英级的教师。

        而要做好EMBA教育,教师第一个要过的是心理关而不是知识关,因为面对学生,你有三个不如他:第一个通常是你的收入不如他高;再一个是世面没他见得广;第三个则是你的理论往往跟他的成功没有关系。很多时候EMBA教育很难达到一定程度,往往就是因为这三关过不了。

        第二个是方法论:我们首先要看接受MBA教育的是什么人,以我们现在的生源质量看,MBA定位是中低管理者,他最大的问题是就业问题,那么 MBA教育第一要解决的就是提升他的就业能力,在这种情况下,MBA教育更多的是提高技能的教育。

        而接受EMBA教育的这些人已经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普遍不存在就业问题,他们需要的不是技能性的东西,而需要解决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也就是用细分化的工商管理知识对他们进行洗脑,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转变。显然目前的EMBA师资很难完成这样一个挑战,这正是EMBA教育需要探索的。

        您自己在讲课的实践中发现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首先教师必须研究EMBA想听什么,他需要什么,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有些教授认为,你是学生你应该听而不是要我怎么讲,而恰恰我们应该根据大部分EMBA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而不是以不变应万变。其次你讲的东西要让他解渴。至于他想听什么,如果你不跟他们广泛接触,是永远不会知道的。

        第二个是关于学生,30多所大学中大部分学员的管理成就具备了作为EMBA的基本条件,但一定比例的学生由于他在没接受系统化的管理教育之前就已经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这使得一部分学生对商学教育的敬畏感不是很强,这会导致他淡化对知识的追求,淡化对商学院的依赖。这往往也导致对学校管理及教师百般的挑剔,而对自己作为学生如何完成学业关注的比较少,比如在一些学校迟到早退现象严重,随意在课堂里走动、作业抄袭。

        在这种情况下也出现了这样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学校以放松管理来适应EMBA学生的特点成为一种现象,其实这样学生以后会转回头来评价你这个学校,‘我在哪个学校读的EMBA,收完钱后什么都不管’,更影响学校的形象。

        可以听得出,师资问题是EMBA教育的所有矛盾中比较核心的一个问题,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来尽快摆脱这种师资困境?

        EMBA强调的是理论跟实践相结合、心理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并且有一定的实践感悟的老师,商学院必须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教师的培养,来满足这种EMBA教育的需要。

        目前很多人把培养仅仅理解为到“到国外去进修,到企业去实践”,其实这个概念是广泛的,其中对同行不同学风的学习也是必要的,但很多人没意识到这一点。比如我这几年给这么多学校上课,基本上EMBA的课程是对教师开放的,但我发现很少有相关的教师来听课,这说明有一些年轻教师学习的动力、自我提高的自主性还不是很强。

        引进也并不仅仅是指引进国外的,也指引进在国内各个学科里边能力比较强的师资,但目前普遍的情况是,国内有30所大学设有EMBA项目,因为缺少流动的平台,这30所学校以外的教师很少能给这些学校的EMBA上课,大部分师资只是在这30所院校的小圈子里流动。

        第二个是从国外引进。在国外成功的EMBA教师是不能自动的转变为在国内成功的EMBA教师的。因为在国外,实际上很多商学院的MBA和EMBA差别是不大,除收费外,学生的入学水平、课程体系、师资等是相差无几的。而我们的EMBA教育则是更高的一个层次,因此引进国外EMBA教师是必须能够适应国内需求和对中国的管理实践有兴趣而不是从心里鄙视的,因为我们的管理实践在有些人看来是落后的,并不是谁都会有兴趣,而实际上,恰恰鲜活的本土案例才应该来支撑我们的商学院。

        说到案例,其实目前很多商学院都把引用原版的洋案例教学作为自己的特色来宣传,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洋案例的采用应该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我们的主流都在推崇美国的案例教学,美国案例的先进性当然也是没问题的,但是每个案例都是有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在里面的,也包含一定的文化因素、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是需要有一定的功力的,那么教师在教这个案例时是否有能力驾御这个案例,学生能否理解这个案例,学生学完能用的上吗?

        很多教授认为提取的是案例中通用的、道的层面上一些东西而不是技术层面、个案的东西,所以案例的本土化还是西方化对传授知识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确实有这个层面存在,我不否认洋案例的价值,也不是说用原版的案例就很失败,而是恰当的选择很重要,而更多的用中国的案例更重要。我给清华大学的EMBA上完课,评价不错,最后让他们指出哪些地方是最好的,他们认为用中国的案例很亲切很熟悉。如果案例没有自己的设计思想在里面的话,用别人的总是别扭。另外我也基本不用翻译的案例,往往一个案例8个人翻译就有8种风格,如今翻译的水平的确也需要探讨。

        那么您认为洋案例和本土案例之间的采用比例,把握怎样的尺度为最佳?

        数量上洋案例不应该超过三分之一。内容上要分情况,比如战略方面国外的可能好一些,财务方面国内的要好一些。

        现在国内的很多商学院在认识到跟世界一流商学院的差距后,都希望通过同国外商学院做各种方式的交流来提升自己,其中在很多方面效仿对方的做法最盛行,您如何评价种现象? 

        我们跟世界交流,跟国外同行交流,我们能给人家什么?我们老强调差距,但我们仍没有自己的东西,我们工商管理界太容易模仿了,也习惯于模仿了,习惯于模仿也就习惯失去自我,习惯在对方面前没有自信,认为美国发达就先进,其实现在的问题恰恰是什么是先进?理论上可能有先进,但方法上很难有先进落后的区别,好用的就是先进,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先进,那么习惯模仿后,跟国外交流的时候我们往往习惯说,你看教材是你们的,你用英文讲我也用英语讲,我什么都跟你一样,其实这个不是国际化的时代,这是模仿化的时代,这个时代应该过去了,前段时间有媒体采访我后,总结出“靠模仿永远不能赢得同行的尊敬”的观点,非常好。

        当然发展初期是需要模仿,但当有条件创新的时候还不创新,当然就被人瞧不起。我认为现在中国有这个条件了,中国经济在发展,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高,这里面有非常多的管理实践,整理出一些鲜活的案例,挖掘出自己的一套东西来贡献给世界,对世界管理界有一个回馈,只有对世界管理界有贡献了,才能得到同行的尊敬。
    浏览次数:2017 发布时间:2006-5-29 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4 - 2005 大连MBA网   咨询电话:0411-39948306,66775625         技术支持:大连西迪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