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MPA/MPAcc/MEM 考前辅导垂询热线:0411-39948306(市内)66773986(开发区)微信公共平台:dalian-mba 汇聚备考精英 放飞人生梦想!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加入收藏
首页][新闻中心][管理实战][MBA咨讯][备考信息][MBA人物][人在职场][BBS论坛][MBA联合会][咨询天地
  当前位置>> MBA咨讯 ·mba快车道 ·真相MBA ·MBA信息 ·心灵鸡汤 ·百味人生 ·大连理工MBA
MBA咨讯检索
标题:
内容:
类别:

  •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2023年招生简章  (2022.9.21)
  • 东北财经大学MBA(供应链管理与商业分析方向)2023年招生简章  (2022.9.21)
  • 大连海事大学2023 年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2.9.21)
  • 2023考研英语二复习攻略,让考研党少走弯路!  (2022.9.7)
  • 关于MBA常见问题汇总,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这里!  (2022.9.2)
  • 考研复习总是分心?不妨试试这些方法,让你受益匪浅!  (2022.7.29)
  • 【提面干货】MBA提前面试高频问题有哪些?  (2022.7.1)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务长访谈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1994年成立于上海,是一家非盈利性合资机构,它是根据上市市政府和欧盟签署的一项协议建立的。

    自成立以来,这所学校一直在向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的学生、以及在华运营企业或拟在华经营企业的经理人和高管提供在中国做生意的最新知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由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aiotong University)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uropean Foundation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合资成立。

    这所学校提供为期18个月的全日制M.B.A.课程,全部用英语教学,同时还提供在职人员就读的M.B.A.课程(EMBA课程),并提供为管理人士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家获得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uropean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 简称:Equis)认证的商学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还为读M.B.A.的学生提供赴海外学习的机会,它与欧洲19所大学订有学生交换协议,其中包括ESADE和IESE这两家西班牙的商学院,英国的昆芙尔德管理学院(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和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以及荷兰的鹿特丹管理学院(Rotterdam School of Management)。北美和大洋洲地区的许多学校也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学生交换方面开展了合作。

    《华尔街日报》特约记者黛柏拉·施泰因博恩(Deborah Steinborn)最近采访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教务长兼副院长郭理默(Rolf Cremer),请他谈谈中国不断发展的管理学教育市场。以下是访谈内容节选:

    问:中国的商业教育市场近来成了投资热点。由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早在1994年就已成立,因此它在这场竞争中占得了先机。这所学校还有其他独特的卖点吗?

    答:当然,任何一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学院都享有先发优势。由于当时中国严重缺乏能提供高质量教育的机构,因此一家提供国际水准教育服务的良好商学院能够轻易地在中国取得成功。这就是说,先发优势并不是我们唯一的竞争优势。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真正优势在于,我们将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商业教育和研究与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深入了解独一无二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他来华经营的外国商学院可能同样擅长讲授商业知识,但它们派到中国的教师往往并不了解这个国家。因此他们教授的知识与中国市场的现实常常出现脱节。这种教学模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尚能为中国人所接受,但现在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了。中国的企业和学生希望能学到适应中国市场的经商之道。他们希望商学院的教师能够熟知中国的国情和制度,能从事与中国有关的研究工作,并能与中国有业务往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正是以了解中国而见长。

    问:对中国的了解如何反映在你们的教师构成上?

    答:目前我们在中国有30位全职教授。这些人都有海外教育背景,其中三分之一持有中国护照。另有三分之一是美国人,其余的来自欧洲国家。这些教师都工作和生活在中国,他们不是来去匆匆的过客,而是上海的常驻居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许多在华运营的外国商学院,教师都只是短期来华授课,他们飞抵浦东国际机场后就被用车接到酒店,接下来的几天或几周内他们或在酒店或在教室开始授课,然后便打道回府。而我们的教师就显然不同了,他们一天天地在中国工作。

    此外,我们还有80至90名兼职教师,他们在中国教授EMBA课程,并开设经理人员培训项目。但这些访问教授并不从事量身定制课程的教学,因为我们觉得由他们来教并不合适。我们的全职教师也教授EMBA课程,但他们主要从事M.B.A.课程和量身定制课程的教学。学校的EMBA课程主要由兼职教师教授。

    问:你认为外国(和本地)大学在中国开设商学院课程的兴趣日浓究竟是促进还是阻碍了中国的商业教育?

    答:还是起了促进作用的。这既推动了商业教育也帮助培训了企业经理人和政府机构领导人,使他们有能力支持、引导和管理经济及商业发展。我相信外国大学在中国已经办到头了,除非它们能向中国派驻教师,而由于成本的原因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些竞争力不强的外国大学将逐渐淡出中国市场。当然,中国市场总会有哈佛商学院和伦敦商学院等顶级学校的立足之地的,但那些名气较小的学校则已开始撤离中国。

    这些顶级商学院经营的是全球性品牌。所以对它们来说,知道中国正在发生什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如此重要的经济体和市场。对这些顶级商学院而言,在华经营可不是招收100名M.B.A.学生并收点学费那么简单。这些学校在华设点是为了让它们的教师能够深入了解中国。

    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学生大多是中国人,学习M.B.A.课程的约80%是中国学生,很显然学校的宗旨是要培训中国的经理人。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也有意成为一所国际性学校。如何协调这两个目标?学校为创建自己的国际性品牌做了哪些工作?

    答:事实上,学习我们M.B.A.课程的学生有80%是中国人,20%是外国人。我们EMBA课程的学生中外国人将近10%。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国际品牌。从理论上说,要求学习M.B.A.课程的学生中来自同一个国家的人不能超过总数的10%是一项很有吸引力的政策,但这类做法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却行不通。因为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为中国市场培训有国际竞争力的经理人。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就读的外国学生不仅仅是想在这里学习,他们还将中国视为自己安家立业的地方。我们学校的业务重点清楚定位在中国,即使是将中国放在全球视野下审视也是如此。

    我们知道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将其地区总部从新加坡和东京迁到上海。例如,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就是这么做的。随著这些公司将越来越多的高层亚洲经理派往中国,我们的商业教育市场也随之增长。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课程正变得更具泛亚洲色彩,有更多来听课的学生并不仅对中国市场感兴趣。为了照顾到这一趋势,我们正计划与Insead合作在新加坡和上海合作开设课程,这将是为IBM的管理人士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

    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来自中国大陆以外的学生似乎正在增多,你们有一个将海外学生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比如5年)提高到某个百分比的目标吗?

    答:我们的目标是使学习M.B.A.课程的外国学生达到20%。目前我们为EMBA课程定下的外国学生比例目标是10%,但我们也希望这一比例能提高到20%。我们EMBA课程的学生有540人,分成9个班,只有两个班是直接用英语授课,其余班级的学生听课时需借助翻译。在直接用英语授课的班级,我们希望将外国学生的比例提高到20%左右。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要增加班级内的活力。学生们为了交流就需要跨越文化障碍。如果我们M.B.A.班的外国学生比例降到17%,我们可能就需要立即采取补救行动了。如果外国学生的比例上升到25%,我们也要相应采取一些措施。

    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以往一直十分重视在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随著中国市场对M.B.A.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你们会继续重视这类项目吗?

    答:M.B.A.项目在我校教学项目中所占的比例显然是最小的。我们约一半的收入来自EMBA项目,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在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来自M.B.A.项目的收入只占六分之一。 M.B.A.班的规模也是所有培训班中最小的。但我们确实计划马上增加M.B.A.学生的人数。去年我们扩充了学校的教学设施,我们可以在不降低入门标准的情况下轻而易举第将M.B.A.英语教学班的数量由2个增加到3个。目前我们每年的M.B.A.毕业生约有125人,从今年9月开始我们将把这一数目提高50%。

    我们在EMBA项目方面则没有类似的计划,这一项目的学生规模已恰到好处。我校EMBA班每年的毕业生人数是500人。去年有7,000人参加了我们的在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就收入而言来自在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的这块增长是最快的。但就学员人数来说,这一块的增长却不是那么快。

    问:与其他在华运营的跨国培训机构相比,你们培训出的学生相对较多,这也反映了中国教育市场的巨大规模。但学生数量达到多少时就算过多了?换句话说,学生数量达到多少就开始影响教学水平了?

    答:你是说学生的最佳规模是多少?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在我们授予学位的教学项目中,教学标准的一贯性是最重要的。教学项目的规模越大,保持原有教学标准的难度就越大。我们最好是始终维持中等规模。我们专职教师的理想规模是45至50人,从现在起我们将用4年左右的时间达到这一水平。目前我们每年招募5到6位专职教师,在这方面我们不打算加快步伐。商学院的规模往往会增加得过快,我们正努力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从欧盟和上海市政府两方面获得资金。你们还有一些合资伙伴。你们学校有两位院长(一名中国人和一名欧洲人)以及两位教务长。鉴于厨房里有如此多的厨师,你们做事时难道一点也不觉得碍手碍脚吗?比如说,当人们对某门课程或某项活动有不同意见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答:你说的都是事实,但我们从欧盟和上海市政府获得的资金实际上很少。我们95%的运营资金来自学费收入。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一家合资机构,代表欧洲合资伙伴的是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代表中方合资伙伴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合资双方各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董事会派出5名董事。董事会之下是两名院长和两名教务长,都是由欧洲人和中国人共同担任。院长的主要职责代表学校进行对外交往并出席筹资赞助活动。学校的日常业务则由教务长负责。

    合资机构的性质决定了我们有两位教务长,但这一安排也保证了学校的顺利运转。我们学校近200名行政人员绝大部分是中国人,外籍人士只有4到5人,因此行政人员主要由中方教务长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位授予工作则由我这个外籍教务长负责。我们有明确的分工。

    不过,了解一下如果产生意见分歧时我们将怎么做也是件有意思的事。理论上说,学校的管理委员会负责解决这些分歧。但由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如此重视决策的连贯性,并且管理人员都是从学校内部提拔上来的,因此我们很少出现意见分歧。如果真的出现了分歧,我们将请执行院长佩德罗·雷诺(Pedro Nueno)作最后裁决。但由于管理委员会的4位成员能够非常密切地合作,因此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分歧。我不记得我们有过什么非要执行院长出面裁决的事情。

    问:你从未心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教学项目和课程会受到政治干预吗?

    答:从来没有。欧洲方面显然希望欧方能在学院中有更大的影响力。有许多代表团访问过我们学校,你问的问题也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但我们学校的使命就是专注于中国。如果我们是一家全私立学校,或许我们的人员构成会有不同。但学校确实不存在政治干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合资双方都能各守本分。

    问:让海外的教授来上海任职教遇到多大困难?

    答:现在遇到的困难比几年前小多了。我们在招募访问教授方面不存在任何困难。我们为招募全职教授时开出的薪资条件在国际上是很有竞争力的。上海也不再是一个被视为畏途的工作地。当我在1982年首次来中国时,多数人只能通过看地图才知道中国在哪里。现在,到上海的一家一流国际性商学院工作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我们目前每年约招募5位教授。在过去的5到6个月中,已有约280人向我们申请这五个职位。许多申请人都有非常好的海外背景,许多人目前就职于非常好的国外商学院,来自美国的申请尤其多。有趣的是,来自美国的工作申请比来自欧洲的多。

    问: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答:美国商学院的数量要大大多于欧洲。M.B.A.就是美国人首创的。但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体系更具灵活性也是原因之一。对欧洲的教授来说,离开一家知名大学的安逸生活而转投他乡更加显得有些不同寻常。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希望学校能够招募到更多欧洲教授。从所持护照上看,我们有10位教授来自欧洲国家,约占我们教授总数的三分之一。但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华裔。

    问:你一直对正试图打入中国教育市场的欧美商学院持公开批评的态度。德国最近出版的一本商业书籍《Der China Code,》引述你的话说,即使欧洲最知名商学院的教授对中国的情况也是一头雾水。为什么中国与其他教育市场是如此不同呢?

    答:我是怀疑多于批评。我并不怀疑欧洲教授对本国市场的了解,但我确实怀疑他们在中国传授切实可用的知识的能力。我们在中国教授的课程不仅要学术上过硬,还应对中国未来的经理人确有帮助。我的怀疑正源于此。

    有些教授就职的欧洲商学院对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很缺乏了解。我不认为一位缺乏对亚洲特别是中国事态的真正了解的教授能在国际商务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而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一点。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人开始中国访问,并且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中的一些人就访问过我们学校。

    这倒不是中国的教育市场有多么不同,是中国的经济、文化和这个国家本身太与众不同了。中国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与其他国家不同,这里仍有地球引力,真正与众不同的是中国的工作环境。中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这使得人们必须认真看待它。

    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未来几年的业务扩展计划是什么?

    答:有几项计划已经提上了我们未来3至4年的议事日程。其一是,我们希望增加一个全日制M.B.A.班。

    其二是,过去10年间我们取得的成功不仅有赖于我们将事情做好的能力,也有赖于中国经济的总体强劲。如果你是在一个经济增长强劲的国家从事教育产业,你培养出的经理人就能为市场所消化。要维持我们的竞争优势,除了要有良好的经济增长环境外,我们还需在研究方面做得更突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希望在未来5至10年内能够成为一个从事中国研究的重镇。

    其三是认证问题。我们是首家获得Equis认证的中国商学院。这对我们在国际上赢得声誉起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我们是最好的,但在国外人士看来,如果你是一家中国的商学院,人们就会关注你的发展中国家背景,而不会将你视为国际知名的商学院。我们需要在研究、教学和招生等各个方面都达到国际水平。我们希望能够牢牢地跻身于世界一流商学院之列,当然不一定排在前两三名,但一定要排到前10名左右。

    第四件事情是,我们正在北京兴建第二校园。虽然目前只是刚刚完成了奠基,但第二校园的建设是未来几年我们业务拓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港时间2005年06月03日10:17更新 

    浏览次数:2372 发布时间:2006-3-20 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4 - 2005 大连MBA网   咨询电话:0411-39948306,66775625         技术支持:大连西迪软件